“無聊的廣告千篇一律,有趣的文案一百萬一篇”
自從誕生過200萬+閱讀量的文案后,腦洞之王“GQ實驗室”備受廣告營銷圈關注。與聲量齊增的還有刊例價,據介紹,“GQ實驗室”最新頭條刊例價為130萬一篇!
Q:一篇文案竟標價一百多萬?!
A:沒錯!
1 年內實現了 280 篇 10 W+,超 200 個合作品牌,最貴產品單價達 3000 萬,營收近 2 億?!窯Q 實驗室」做到了。對于公眾號來說,收入是存在天花板的。通常大號天花板是年收入 3000 ~ 5000 萬,它卻打破了這個邊界,并不斷刷新記錄。
不同于傳統自媒體,「GQ 實驗室」孵化于時尚雜志《智族 GQ》,在內容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。部分看過的朋友表示,腦洞魔幻,畫風獨特,趣味性很強。
正是因為這樣,最近,各大汽車品牌主紛紛盯上了這塊蛋糕,甚至有某汽車品牌“包月”投放“GQ實驗室”,直接將編輯部團隊“搬”到了自己家。有網友直呼:簡直太搶手!為什么汽車品牌扎堆尋找自媒體平臺合作?!
起初因為一篇《那一夜,他傷害了他》的 MINI 漫廣告而爆火,與汽車品牌的合作逐漸增多,于是被越來越多的粉絲調侃為「汽車公眾號」。
的確,除了為 MINI 多次提供品牌內容服務以外,GQ 實驗室也廣受寶馬、奧迪、沃爾沃、雷克薩斯等主流汽車廠商的青睞。去年 11 月,GQ 實驗室曾「入駐」寶馬中國官方微信號,推出「高能階級研究所」系列內容。
在今年舉辦的「挺好的」線下巡回展中,它們還特別為品牌主沃爾沃設立了「VOLVO 小劇場」,結合自身 IP 展覽將品牌內容服務從線上延展到線下。
頻頻為汽車品牌主創作「命題作文」的 GQ 實驗室并不是特殊個例。在今年的七八兩月,汽車品牌就已經開始廣泛展開與媒體平臺的合作,在創新品牌內容營銷形式的基礎上,它們也深度融合品牌精神、產品定位、車主社群等元素,讓品牌內容變得更為原生。
譬如,別克昂科拉就與青年志 Youthology 聯合發起了「年輕能力 100 指南」計劃——與 200 多位身處不同城市、關注不同文化領域、各自積極行動的年輕人共同完成 90 天的持續共創,并最終收錄 100 組年輕能力故事,將其編輯成冊。
寶馬聯合虎嗅出品「獨立思考」系列人物訪談專題,共同采訪包括青山資本創始人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、石墨文檔創始人等在內的八位獨立思考者,講述他們的獨立思考故事。
梅賽德斯奔馳 X IDEAT 理想家打造藝術裝置「明日,請回答」、豐田和 36 氪聯合舉辦「沒想到的未來」、雷克薩斯 X 周末畫報共同記錄車主的故事,通過藝術裝置、線下展覽、車主采訪等方式探討更多議題。
不同于快消品、互聯網等品牌更看中產品銷售層面的數據轉化和用戶拉新、留存指標的提升,汽車品牌的長消費決策周期、高商品單價、豐富的品牌精神內核等特性,都決定品類的營銷以長期滲透消費者心智為目標。
而媒體平臺的優質內容生產能力和廣泛傳播影響力,可以為汽車品牌提供專業內容的「背書」,并塑造有質感的品牌形象。
在雷克薩斯與 Lens 的多次合作過程中,《Lens》的高品質影像閱讀方式和關注人文藝術、生活美學的視角都同雷克薩斯的「慢之道」品牌文化基因相融合,這種原生的「慢」廣告在含蓄中傳遞著品牌的藝術哲學。
另一方面,不斷演化的出行生態體系,催生消費者對于汽車內容的迫切需求。懂車帝聯合今日頭條數據中心發布的《2018 汽車行業大數據報告》指出,汽車的內容市場正在擴容,汽車內容受眾對于包括「汽車與生活」、「汽車與社交」等細分軟性內容提出更多的需求。汽車也正在從大額耐用消費品進化為生活方式的一個版塊,承載更多產品內涵。
相比傳統內容品牌營銷推廣廣告投放模式,作為內容生態「擴音器」的媒體平臺,開始發揮更為關鍵的角色——在呈現車主人群畫像、未來生活展望、青年聲音故事等多樣化形態的同時,汽車品類也通過媒體平臺的合作不斷延展邊界,成為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和倡導者。
立即與靈虎項目顧問通話
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或預約資深顧問
信息保護中請放心填寫